一首在中国流传甚光的民间乐曲,对其曲调来源有不同的说法。一说该曲曲调来源于昆曲中的“吹腔”曲牌;另一说认为来源于民间的歌舞小戏。笛子演奏家陆春龄于20世纪50年代改编为笛子曲。乐曲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牧童和村姑之间的互问互答的生活情趣,风格天真,可爱,展现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民俗画卷。

乐曲分为两大部分,另加八小节的引子。第一段前20小节是第一次的主题呈示,分成四个乐句,各乐句落音均为“羽”,小调色彩很强。旋律悠扬,富有情趣,具有问答式的特点。后面的旋律是主题段落的延伸和发展,在调性色彩上,中间强调了商羽间的对比。演奏中强调力度对比,连与断的对比。第二段乐曲上四度转调,进入快板段落,音乐风格活泼、欢快,具有童趣。在演奏中,前半部分的清晰的吐音和后半部分柔润的连音形成风格上的和情趣的对比。该段落在调式上强调徴商的对比,乐曲最后结束在了徴音上,与第一段形成了调式色彩的变化。

演奏中注意气息的控制,旋律中的“问句、答句”的特点要表现的清晰,乐句间的力度变化要明显。